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1 1 1
您是本网站第2104778位访问者
 
 关键字: 商标名称 注册号 使用商品(服务)
 第01类  第02类
 化妆品  第04类
 第05类  第06类
 第07类  第8类
 电器开关  第10类
 灯水龙头  第12类
 第13类  珠宝手表
 第15类  第16类
 第17类  皮革皮具
 第19类  家具
 第21类  第22类
 第23类  第24类
 服装鞋帽  第26类
 第27类  第28类
 第29类  第30类
 第31类  第32类
 第33类  第34类
 第35类  第36类
 第37类  第38类
 第39类  第40类
 第41类  第42类
 酒店宾馆  第44类
 第45类  成功案例
详细信息  
2010年中国鞋品牌底气十足 品牌扩张不差钱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star 发布时间:2010-1-28 阅读:989

    尽管欧盟对中国鞋反倾销的硝烟正浓;尽管俄罗斯等国仍然在对中国鞋品“围追堵截”;尽管“用工荒”、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困扰着中国鞋业。但在异常严寒的2010年冬夜,中国鞋品牌依稀感觉到了一线春光。在2010年,吉尔达计划开店量为2009年的1.6倍,匹克的销售目标是增长35%,李宁计划在美国波拉特开首店,安踏明确的目标是做世界鞋王……

    为什么中国鞋品牌底气十足呢?据笔者谭儒调查,中国鞋品牌的信心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鞋品牌的“国进洋退”是市场大趋势

    由于品牌运营的差异,改革开放初期,富具品牌竞争力的洋品牌鞋在中国攻城略地,大有“狼来了”之势,渐渐吞噬了中国鞋业高端市场的“大片河山”。时间久了,洋品牌难以融入中国文化中,水土不服现象越来越明显,2009突出显现,引发了难以“消化”的存货危机:年初,耐克关停了三家中国制鞋工厂;随后传来消息,阿迪达斯全球各区域市场陷入泥淖,耐克又关闭了在华惟一的自有工厂,日本最大运动品牌美津浓关闭了在华亏损的200家店铺,百丽、达芙妮等大代理商们关闭了大量的阿迪达斯、耐克门店。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一些中国本土鞋品牌在寒流中纷纷崛起,一方面忙于开店,抢占中低端市场份额;一方面深练内功,迅速提高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安踏、匹克、361°、特步的终端网点数量均突破6000家;百丽率旗下众多品牌席卷了中国鞋业市场,布下了9000多家终端“棋子”;温州鞋品牌组团出击,在商场等百货渠道与洋品牌抢占了大片的“锦绣河山”;像吉尔达构筑“金网工程”一样,中国鞋品牌越来越多的“根据地”星罗密布……

    鞋品牌“国进洋退”已是必然趋势,欧洲鞋业联盟(CEC)主席RoelandSmets也清清楚楚看到了这一点,他在2009年第三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称:“近十年来,全球鞋业发展迅速,全球鞋业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的鞋业产量从1998年到2007年减少了41.2%,而亚洲及中东地区的鞋业产量增加了40.7%。”“在整个鞋业的产业链中,生产者是最小的获利者,其成功不仅取决于生产环节,也取决于不断变化的各种因素。中国鞋业在品牌上的觉醒,使我们看到了明天的曙光。”

    2010年中国鞋品牌扩张不差钱了

    品牌竞争力是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一个鞋品牌,只有它所代表的鞋品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并能够巩固自己的市场,才具竞争力。鞋品扩大市场不仅仅依赖于产品质量这个“根本”,也仰仗于鞋品牌的资本力量。

    2004年6月,李宁在香港联交所首次募资高达4.4亿港元。开创了鞋品牌资本运营的先河,随后成功地坐上了内地运动鞋品牌的头把交椅。2009年上半年,李宁营业额同比增长32.4%、净利上升41.6%。踏着李宁体育在香港上市的步伐,安踏体育、百丽国际、永恩国际、永嘉国际、中国动向、匹克体育、特步、361度、鸿星尔克、猛士达等等与鞋相关的品牌纷纷在港主板上市。百丽、安踏、特步、361度上市成功的融资分别超过了86亿、35亿、22亿、20亿港元,显然,这些上市的鞋品牌开始显得“不差钱”了,它们凭借着充裕的资金,在市场纵横、扩张,迅速地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百丽上市后,以巨资成功收编香港妙丽品牌和FILA中国商标,2007年11月又以16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曾经占据过“中国第一男鞋品牌”宝座的森达皮鞋生产商森达集团旗下资产。至此,百丽旗下鞋类品牌增至11个,近200亿的年销售额再一次验证了中国鞋品牌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一些知名的未上市的中国鞋品牌更是相“市”恨晚,奥康、红蜻蜓都制定了上市的计划,其他鞋品牌吉尔达、康奈、蜘蛛王也在跃跃欲试,试图实现“粮草先行”之扩张战略。

    中国鞋品牌更具获得利润的能力

    据统计,全球现有鞋企3.6万多家,相关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和出口国。2009年,中国鞋品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6%以上。但是,由于中国鞋品牌起步较晚,真正在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不足百个。所以以前的中国鞋品牌获得利润的能力并非令人满意。新世纪,在与世界制鞋业的博弈中,中国鞋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引起消费者的普遍关注,以长袖善舞的优势渐渐吞噬着国际市场空间,获得利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消费者通过了认知→理解→信赖→偏好→购买→重复购买等阶段,渐渐达成了对中国鞋品牌的忠诚。因此,国产鞋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获得利润的能力越来越强。

    速度就是就是利润,2010年,中国鞋业的产业配套能力和ZARA做得同样出色。笔者谭儒日前在中国鞋都温州调查发现,温州鞋革行业的2633家企业,2009年年产值可以近700亿元。温州已经形成了皮革、鞋材、鞋料、鞋机、包装印刷等产业配套“极速供应链”,定做一双皮鞋最快18个小时。

    为了避免同质化,提高赢利水平,中国鞋品牌开始走差异化道路,功能化成为鞋业竞相追逐的热点,高附加值自主品牌成为拉动出口新动力。目前,吉尔达推出的具有20多项专利、六大功能的纳米功能空调鞋,特别受客商的青睐。每双鞋比普通鞋多卖10多美元,成为2010年吉尔达品牌新的利润增长点。

    有品牌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有话语权。2010年,当中国鞋品牌更具竞争力的时候,全球鞋市场将泛起中国鞋品牌更多的时代强音。

 

 

 

                                          新闻来源:中国时尚品牌网

 


返回首页 | 商标法规 | 商标展示 | 商标知识 | 发布信息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浙ICP备10021768号
版权所有©温州益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电话:0577-88935858  传真:0577-88937878  Email:[email protected]